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東區青聚點logo
交流活動banner

自辦計畫介紹

:::

城市設計實驗室各期工作坊

第一次工作坊

辨識問題或機會
辨識利害關係人
調查問題或機會
彙總相關資料評估情況
草擬情況說明書

第二次工作坊

評估當前狀態目標
進行肇因分析
確認商業目標
盤點需求
進行落差分析
評量最可行之方案

第三次工作坊

針對最可行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
發展價值主張
評估商業模式
建立原型設計

成果發表

發表原型設計、最終商業企畫,各組進行20分鐘成果發表,爭取資源挹注企畫之實踐。


第一梯次

A 原鄉組

原鄉組

出題者:王敬亭

野趣大同王敬亭,希望解決原鄉遊程的設計不夠差異化、不夠吸引人的挑戰,也藉由精緻差異化的原鄉遊程體驗,讓原住民的文化復振能夠得以生命傳承。

B 蔬果組

蔬果組

出題者:陳英豪

糧拾企業社陳英豪,關心在地農產品(水果)要找出更多經濟價值,他瞄準伴手禮市場,選擇在地食材,改變食材組成,並逐步拉長戰線到規劃在地加工農產協作,並與種植蔬果的農民們努力串連成一條龍市場。

C 銀柳組

銀柳組

出題者:李俊翰

三星銀柳鄉李俊翰,在2020年一次星馬旅行,無意間看到他國價格低廉且品質低劣的銀柳,與臺灣優質銀柳艷紅鮮嫩的明顯對比,遂產生一股感動,油然而生「我想讓更多人知道臺灣有這麼美的銀柳!」的心志,留在宜蘭進行銀柳產業轉型,開發更多元的發展機會。

D 生態組

生態組

出題者:馮煜衡

雙連埤協會馮煜衡希望克服目前生態遊程亮點不足,經濟效益不夠的挑戰。帶著工作註定要和生態保育結緣的使命感,這次他想要為雙連埤的經濟發展找到兼顧生態的永續方程式。

E 海洋組

海洋組

出題者:何立德

長期關注科技與海洋的何立德,不斷嘗試找出科技導入海岸村落的可落地實踐方案,持續與青年朋友討論科技 x 觀光 x 海洋,目標能在東北角場域(福隆、壯圍、南方澳)落地,協助在地青年創生創業。

第二梯次

A 教育組

教育組

出題者:王晨如

從台東下賓朗部落課輔班實際面臨的問題:「學生缺乏生活體驗」出發,使用同理心地圖分析,站在學生角度思考他們想獲得什麼,進而產生短中長期目標。

B 玉石組

玉石組

出題者:余純真

探討如何持續找出推廣花蓮玉石特色之可行方法,這一組希望透過推廣生活玉石帶動花蓮玉石產業轉型,提出「一期一玉 One stone, One story」的計畫,提供消費者方便快速的生活玉石,以「一生一次的相遇」概念套入,提供質感佳、包裝精美的專屬禮物。

C 茶油組

茶油組

出題者:林一州

原先想做出苦茶油多樣化產品,但經過市調後,民眾對苦茶油認知度低,因此決定回歸產品本身,推廣苦茶油好處,打造與西方橄欖油共存的東方苦茶油,擴大苦茶油的利基市場。。

D 技職組

技職組

出題者:林文偉

針對花東普遍的現象:少子化、城鄉差距、隔代教養,希望針對針對汽車科畢業後願意留鄉卻未定向的學生,創造自我價值,留下來為家鄉努力。

E 旅宿組

海洋組

出題者:許家興

為了解決青旅聯盟店家共同的痛點,他們提出的方案,決定透過舉辦「青旅體驗策劃師」工作坊活動訓練短期管家,讓潛在顧客成為一日老闆,青旅獲得曝光,減少人力成本,也找到未來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