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東區青聚點logo
諮詢門診banner

諮詢門診

:::

青年朋友在東岸創生創業面臨著諸多挑戰,東區青聚點邀集在創生、創業、創新等專業領域的前輩們擔任「創生治療師」,共同開設「門診諮詢服務」,依照有志參與地方創生之青年所遇到的議題,每次可預約1小時諮詢,討論平衡理想和現實的策略,打造最符合需求的處方簽。

預約諮詢

創生治療師列表

蔡志舜

蔡志舜

古洋樓有限公司負責人
日本樂安居株式会社代表取締役
金門古洋樓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計畫主持人

專業領域:老屋新生、景觀規劃
2014年開始興起「老屋改造」夢想,在2015年12月獲得金門國家公園標租案經營權負責「北山古洋樓」(已登錄古蹟)的設計裝修與空間經營,成立了金門第一家的「古厝背包客棧」,從此開始在金門創生之路。

2019年赴日學習與創業,於當年完成了5棟位於京都車站周邊的京町屋民宿採購與投資案。

2020年春返台後深覺金門的地方創生和台灣有不小的差距,再加上金門也沒有適合創業者的共創空間,遂興起了將兩者打造出來的念頭。投入之後,於2020年10月獲得金門縣政府文化局的文創商品創意競賽首獎,於2021年5月獲選為第一屆國發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。
邵文正

邵文正

以樂智庫/以諾顧問 執行長
曾任行政院新創基地營運長
元智大學、龍華科大行銷傳播講師
聯廣廣告數位行銷部客戶群總監
何嘉仁美語數位學習事業部總監

專業領域:創業早期之商業模式規劃、創業資金規劃、政府創業資源與補助、營運計劃書
1996 年第一次創業即遇到 2000 年 .com 泡沫化風暴,經歷過創業危機,2010 年將豐富的創業與產業經驗,轉化為系統性的服務,創立「以樂智庫」,專注於創業育成之服務。

2015 年擔任「行政院新創基地」(現更名為「新創基地」) 營運長,負責整合與推動中央政府創業資源;2018 年起協同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營運金門縣政府「金門三創服務平台」,推動在地及返鄉青年創業。期間並同時擔任經濟部、文化部、教育部、勞動部、台北市、台中市、台東縣、金門縣等創業顧問,歷年來實際諮詢、輔導超過 600 個創業個案。

為紮根服務在地創新創業、地方創生,於 2019 年於金門成立「以諾顧問」,連結台灣資源,一方面與商業發展研究院共同營運「金門三創服務平台」,引薦專業顧問、 師資,協助青年創業、創生,一方面引進創新技術,協助創新服務落地。
周育如

周育如

台灣自媒體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長

專業領域:部落格行銷、個人品牌發展、SOP建置
曾在痞客邦、雄獅旅遊、欣傳媒、人工智能客服、管顧公司擔任行銷、社群營運、經營企劃、人力資源等管理工作。近兩年擔任導師協助萬華在地店家發展,以及東區青聚點協助原民旅遊差異化。

對於企業導入講師培訓、6S、績效考核制度、團隊培訓、SOP建置、內部管理方法等經驗豐富,對於個人品牌發展、經營策略、人力資源等問題,擅長以引導、提問、討論,交流意見,協助指引提問者的關鍵問題。
黃秀玲

黃秀玲

東東市 主理人
秀異永華文化有限公司 負責人
曾任學學文創副執行長、鴻梅文創行企總監、台玻哈利歐行銷經理

專業領域:品牌工程、文創產業、商業運營、創新育成、地方創生
資深⽂創產業與品牌經理⼈,在台北曾連續創業咖啡、餐飲、與企劃顧問公司等,熟悉串連跨領域經驗。

2019年移居台東,從事在地產業輔導工作,曾營運臺東縣政府創新育成基地 TTMAKER(2019-2021),並輔導在地業者自創品牌與設計導入。2020年創立「東東市」,以新一代旅居者的觀點,發掘台東在地動人故事與商品,透過「選品」向旅人介紹最當代美好的台東風貌,也透過各種資源導入台東,帶來外界創意新能量。擅於萃取地方DNA,並轉換成在地魅力,創造商業價值。
史法蘭

史法蘭

現任培訓師/找找私廚,穗穗念主廚
曾任4A廣告副總,網站運營長

專業領域:廣告行銷、企業管理、料理、菜單設計
曾是4A廣告公司副總,服務客戶例如中華電信、惠氏、中美史克、大成長城、麗星郵輪等。2008年轉型成為運營管理顧問以及國際全腦優勢HBDI認證講師,服務微軟、IBM、中興通訊、華為等客戶,後被延攬為喜事網COO。

回台灣決定從事年輕的夢想,成為廚師,在上海的博古斯Bocuse餐廳任職學習,每年走訪歐洲及泰國進行短修,於台北開始「找找私廚」,供應使用在地當季食材的法義式創意料理。現移居宜蘭,開設兩家「穗穗念」,同時擔任「丹夏奇蹟」行銷顧問。著有《田野裡的生活家》,榮獲誠品書店30周年的選書精選,並與50位廚師合作出版《蔬食餐桌》。
鄭婉倩

鄭婉倩

《聆聽老靈魂》長者藝術創作聚落計畫 計畫主持人
聲音藝術家
音樂工作者

專業領域:聲音藝術、音樂、樂齡藝術
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 聲音藝術所,自幼學習古典樂並演奏鋼琴和長笛,近年來以即興表演和聲音創作為主。曾於舞蹈空間舞團、台北國際藝術村-Stupin計畫、失聲祭、東京藝術大學、倫敦當代音樂藝術節、Whitechapel gallery、 White Cube gallery 進行現場實驗音樂演出。

著迷於聲音稍縱即逝的特性,她的作品從聲音中探究語言、社會事件、環境、族群、動物等議題。作品於駁二藝術特區《不尋常料理Unusual Dishes》、臺中《綠圈圈藝術祭》、臺北《白晝之夜》、英國《Resonance 104.4 FM》 廣播節目、倫敦《Flat Time House》等節目中展出。2018獲得海外藝遊補助,開始進行長者與聆聽行為的研究,現為「聆聽老靈魂-長者藝術創作聚落」計畫主持人。
楊富民

楊富民

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社造組組長
花蓮縣社造輔導團承辦人
山下線地方創生計畫承辦人

專業領域:社區營造、青年培力、田野調查、文化轉譯、跨域協力
花蓮豐田人,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、華文所,曾於2007年獲得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親善大使,代表台灣赴美進行志工交流;並於2014年創立「風車尾」團隊,帶領近50名大專青年投入豐田的社區營造工作;2017年後則與花蓮市在地青年共同組成「花蓮老王」、「裏花蓮」,於花蓮市溝仔尾地區舉辦社區劇場、市集活動。2018年後重新回到牛犁協會,擔任社造組組長、花蓮社造中心承辦人,並於2022年,連同山東野表演坊、阿改玩生活有限公司、壽農社區發展協會,共同推動「山下線」地方創生。除相關地方實踐經驗外,現為あいみぃん AIM CLUB正式會員。
蔡佳蓉

蔡佳蓉

現任顧火人設計工作室負責人
曾任連江縣社區營造中心計畫主持人、連江縣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等

專業領域:景觀設計、都市計劃
專業背景為景觀設計與都市計劃,小到庭園大到國土及區域計畫有著完整經歷。2008年離開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到離島GAP YEAR,從此展開馬祖台北雙城生活。2015創業七年來,在地區扮演著資源整合工作者,持續試驗文化變現的各種可能性。推動「好好生活就是一門好生意」推動挖掘地方DNA,進行切合時代的轉譯行動,轉化成可供變現的方案,例如以文學作品進行旅遊行程規劃的「馬祖文學小旅行」、以及面向如何運用設計思考展現自己的「設計。社記素人策展」等行動。擅長通盤性的資源盤點與擬定策略及行動方案,MBTI 十六型人格測驗中屬於INTJ,是熱衷於設計與執行計劃的規劃控。
余虹儀

余虹儀


通用設計工作室創辦人
天下獨立評論專欄作家
專業領域:通用設計
以寫作、演講、授課、帶領工作坊、策劃展覽及研究計畫等多種形式在台灣推動通用設計超過15年。碩士研究為通用設計(Universal design),博士研究為通用使用性(Universal usability)。經常擔任通用設計、多感官設計、友善高齡、促進身障及中高齡就業、樂齡餐飲、使用者經驗設計與設計觀察等主題的講師、評審或顧問。著有《愛X通用設計: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設計概念》及《善用UX來提升UU,打造滿足新手和專家的UI》兩本書。
林世傑

林世傑

旅人書店 負責人
宜蘭縣羅東創生移居中心 主理人
專業領域:文創產業、行銷企劃、編輯採訪、移居顧問
宜蘭獨立書店「旅人書店」負責人,抱著「不只是一間書店」的書店理念,開書店的這幾年來,過去曾在廟口放老電影、辦市集,甚至還發行宜蘭街的文創地圖,用許多吸睛的有趣方案,讓文化走入在地人的生活中,並與產業做結合。近年來也投入在地青年發展課題,聚焦在文化(創)、觀光休閒與教育學習產業,以友善的形式分享創業空間、創新資源與地方經驗。陪伴在地青年加速投入在地發展、解決地方課題。
馬中原

馬中原

高山森林基地有限公司 負責人兼執行長
磯崎村聯合部落主席
台灣地方創生觀光協會理事
東海岸部落智慧旅遊協進會常務理事
專業領域:文化體驗、文化轉譯、在地嚮導、部落旅遊產業
丹社海岸布農族人,職業軍人當好當滿退伍後啟動了返鄉計畫。企圖找到改變部落一直又苦又窮的解方,讓族人們有信心回家生活。於是,高山森林基地誕生在舊部落的土地上,從在地海岸布農文化故事開始,延伸冒險,心靈,生態等多元的深度體驗,開展創新的產業路徑。創生之路伴隨大環境的、文化的、經濟的、生活的多方考驗,高山森林基地聚集多元族群的專業,累積與轉化資源共創美好的部落願景,在部落旅遊產業開闢了截然不同的路線。
陳智謙

陳智謙

好喫有限公司 負責人
安孫好食 品牌創辦人
專業領域:小農通路、商業模式、顧客經營、業務開發
2009年退伍,於同年支身投入當時仍屬先驅的澳洲打工渡假行列中,在過程中所經歷的辛苦及體驗,造就了後續未來積極面對眼前事物的生活態度。回國後,曾擔任過貿易公司的國外業務,從擔任採購、業務,擔任到管理職,並有參與各大國際展及策展等經驗。後續為了有更多工作體驗,也嘗試斜槓至不同產業擔任專案經理。

因緣際會下,2019年決定返鄉回到宜蘭創業,本著對於家鄉的熱情,以及過去多方職場的歷練,創立了專門販售在地小農友善物產的品牌「安孫好食」,整合在地食材並進行推廣與銷售。面對近年疫情嚴峻的洗禮,依然透過網路通路、實體宅配等多方嘗試,發展新商業模式為品牌及在地產業找出轉機。未來持續希望藉由品牌的力量,及自身的專業,將在地的好產品推往國際。
廖誌汶

廖誌汶

廢墟餐廳負責人
哥做的不是文創創辦人
稻田裡的餐桌計劃-幸福果食創辦人
專業領域:農村永續經營、農村深度體驗及創意餐會
2012年開始做稻田裡的餐桌計畫,創辦幸福果食公司,目標是把台灣的農村變成全世界最酷的地方。運用自身音樂產業、創意產業的背景經驗,結合家鄉的農業,致力把農業開發成服務業。
賴青松

賴青松

榖東俱樂部創辦人
慢島生活共同創辦人
專業領域:農村永續經營、農村深度體驗
2004年引進日本穀東俱樂部模式,開始在宜蘭推動半農半X的生活。2019年成立慢島生活,拓展新的農事體驗業務,規劃不同長度與難度的農事體驗營,降低農業的進入門檻,擴大農業的接觸族群,把六級產業與服務業玩在一起。